11月20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全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拟推介名单进行公示,包公园古建筑群活化利用名列其中。近年来,合肥包公园持续提升文物建筑的保护水平和利用价值,围绕文物建筑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打造了鲜明独特的文化IP。
记者从园区保护管理单位合肥市包公园管理服务中心获悉,在对包公祠、包公墓进行园内文物建筑全面修缮时,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修缮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文物建筑的原有风貌和历史信息。近年来,修复了包公墓的围墙、围挡,加固了包公祠、包公墓木质栏杆、天棚、挂落等,翻新了各路段的地面铺装。
在活化利用过程中,根据包公祠、包公墓文物建筑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包公园内的文物建筑进行了功能拓展,合理规划其使用功能。将祠堂中的东、西厢房改造为展览馆、将回澜轩改造成历史文化长廊等,包公墓出口处增设展览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包拯的生平事迹、廉政思想和司法成就,让游客深入了解包拯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包公园通过不断引入新理念和新方法,提升文物建筑的保护水平和利用价值,保障持续创新和品牌建设工作。借助历史典故、古典诗词、非遗项目、经典剧目、赏莲、摄影、剪纸、包公巡游等活动,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包公文化节、五届青莲文化节,以包公精神为骨架,强化清廉文化的影响力,打造了鲜明独特的文化IP,提高包公园的知名度。
在产业配套上推进文创品销售、市集试运营,打造国风市集,将文化内涵由包公文化向国潮宋韵延伸;在文化宣传上推出系列短视频、开通云直播,将包公文化以“可视化”方式呈现、传播;在游园活动上延续老品牌、丰富新内容,并开发了包公廉政文化精品课堂,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举办中秋诗会、节庆游园会等品牌系列活动,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游园需求。
点和扩散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