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关于公布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云南天文台韩占文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占文长期从事恒星结构与演化的研究工作,他提出并系统发展了大样本恒星演化理论,对恒星演化理论进行了重要拓展;建立了热亚矮星等特殊恒星的形成模型,使特殊恒星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将双星应用于星系研究,开拓了星系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
韩占文研究员
韩占文: 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预言了超高速氦星的存在
看星星,似乎不过是一个抬头即可完成的动作,但就有人把它视作可以为其奋斗一生的事业。他们,被称为“看星星的人”。而此次新晋的中科院院士、云南天文台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韩占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1984年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攻读硕士起,韩占文就一直探究恒星演化奥秘,建立了多类特殊恒星的形成模型,预言了出身于超新星的超高速氦星的存在。由于突出的成绩,他带领的团队被国际同行称为“Yunnan Group”。
韩占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发展了能同时演化数百万颗恒星的大样本恒星演化方法。这种方法得到的大样本恒星演化的理论结果,和观测结果可以直接对比,已成为研究特殊恒星天体形成的主要方法,开创了系统研究特殊恒星天体形成的先河。
韩占文还在特殊恒星形成和演化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原创性的工作。他在发展大样本恒星演化法的同时,得到了多种特殊天体(如钡星、热亚矮星、Ia型超新星前身星)形成的物理图像,并将研究结果用于椭圆星系,解决了椭圆星系的基本性质之一紫外辐射问题。
椭圆星系(早型星系)是星系中最基本、数量最多的星系,椭圆星系中存在紫外辐射(称为紫外超或紫外反转),是椭圆星系的一个基本性质。韩占文将热亚矮星理论应用于紫外超研究之中,由第一原理建立了椭圆星系的紫外超模型,解决了困扰人们38年的紫外超之谜。
2015年,国际科研团队发表研究,一颗编号为US708的恒星在其伙伴发生大爆炸后,以每秒1200公里的银河系最高速度“逃离”。在这项研究中,韩占文小组主要负责理论诠释,因为早在2009年该小组就提出了氦双星前身星模型,预言了出身于超新星的超高速氦星的存在。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广泛应用于行星、恒星和星系研究,被写入德国Springer等出版社出版的《恒星物理学》、《星震学》、《系外行星手册》等37本教科书和专著。共在顶级天文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29篇,受到SCI他引4507篇次,2014年起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5次入选中国天文十大进展,并被选入中科院重大成果快报和国家基金委十一五优秀科研成果。韩占文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天文学奖)。
中间者为韩占文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