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媒《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科学家利用高能微波合成技术,成功制造了一个空中无线电发射源,这种虚拟信号源能够以接近光速传播的同时连续发射电磁波。
这些极低频(频率为3Hz至30Hz)电磁波,具有穿透海水的能力,使得探测隐藏在水面下数百米的潜艇成为可能,让其在锁定潜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微波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道京,他所领衔的研究团队,11月25日,在中国学术期刊《现代雷达》月刊上,发表了一项创新性的潜艇探测技术成果 ——“幽灵雷达”,论文中说这是一项“颠覆性技术”。
极低频信号波长超过100米,因此天线发射单元间需要有相当大的距离。 传统上产生低频信号需要庞大的天线。比如位于中国中部山区的极低频设施,就有长度超过100公里的发射天线。
然而,李道京领衔研究团队已将发射阵列长度缩减为仅约100米,这些天线可以轻易安装在中国海军的防空驱逐舰、导弹护卫舰等主战水面舰艇上,用来探测和锁定水下的各类潜艇。
所谓多普勒效应是一种现象,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接收到的波频率与波源的频率并不相同。 当波源和观测者互相靠近时,观测到的频率增加;当双方彼此远离时,观测到的频率就会降低。
这些天线发射的高频、高功率电磁波可在天空中汇聚,形成虚拟无线电发射源。当一个源消失时,另一个源会立即产生,产生连续的低频信号流。
现在,高能微波合成技术的地面技术验证已经完成,李道京说下一步是进一步减少发射阵列的长度,由100米将其压缩到30米左右。以适应水面舰艇和空中反潜机的灵活应用。
此外,这项高能微波合成技术在水面舰艇和潜艇之间的通信中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根据李道京领衔的研究团队的计算,其有效通信范围可达6000公里。
“幽灵雷达” 技术,若能被投入实战部署,毫无疑问,能彰显了中国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反潜技术领域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海军的反潜性能将获得大幅提升。
进而显著提升中国海军搜潜/攻潜作业能力以及在大洋深处遏制住攻击型核潜艇对于我航母的巨大威胁,提高中国海军的整体反潜作战能力与作战的灵活性。